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企业新闻

药物研发过程全解!

2023-06-30 00:00:00来源:陶术浏览量:199

关于药物研发流程,你了解多少?今天就让小陶为你来一次药物研发过程全面解析吧~

1. 结构筛选

结构筛选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决定着项目的生死存亡,可分为几个类别:

1) 药物靶点的确认

这是所有工作的开始。只有确定了靶点,后续所有的工作才有展开的依据。确定靶标和靶标分析需要基于治疗的疾病做大量的文献调研和生物信息分析,从基因序列到晶体结构,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这一阶段整理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和指导新药研发的全流程。

2) 苗头化合物(Hit)的发现

Hit是指对特定靶标或作用环节具有初步活性的化合物。发现hit的主要途径包括随机筛选的方法和理性设计的方法。理性设计的方法主要基于受体或配体结构和机制的分子设计。人工进行分子设计是一项复杂艰难,费时又烧钱的庞大工程。药物研发工作者通常会采用虚拟筛选的方式获得Hit。

进行计算机虚拟筛选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

①基于受体的虚拟筛选,从靶蛋白的三维结构出发,研究靶蛋白结合位点的特征性质以及它与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根据与结合能相关的亲和性打分函数对蛋白和小分子化合物的结合能力进行评价,最终从大量化合物分子中挑选出结合模式比较合理的、预测得分较高的化合物,用于后续的生物活性测试。

②基于配体的虚拟筛选,一般是利用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形状相似性或药效团模型在化合物数据库中搜索能够与它匹配的化学分子结构。最后对这些挑选出来的化合物进行实验筛选研究。

3) 候选药物的获得

在Hit的基础上,通过ADMET预测分析、类药五原则,结合靶标分析阶段的文献调研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所获得的信息以及生物活性验证等等,除掉大部分研发风险高的hit,获得先导化合物(lead)。先导化合物,意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从先导化合物到候选药物,我们需要对先导化合物的各种缺陷通过分子对接、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前药原理等技术方法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

总之,候选药物的研发阶段包含了创制药物的四大要素:靶标分析、检测模型、先导化合物发现和先导化合物优化。基于多学科交叉的药物分子设计是目前实现新药创制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关于苗头化合物(Hit),先导化合物(Lead),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的区别,可查看小陶之前的回答。

苗头化合物(Hit),先导化合物(Lead),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的区别是什么?5 赞同 · 0 评论回答

2. 临床试验的申请及审批

候选药物经过临床前优化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稳定性、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方可进入临床试验的申请和审批。

药物临床试验的准备条件概括如下:

①获得CFDA审批的药品临床试验批件 ­

②符合规范的药检报告

③内容齐备的研究者手册

④具有资格的药物临床研究机构

⑤合格的研究人员

⑥规范化设计的新药临床试验方案

⑦制定可操作的标准操作规程(简称SOP)。

3. 临床试验

1) 临床1期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剂量,需要20~100例健康志愿者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I期临床试验包括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般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进行治疗试验。

人体耐受性试验(clinical tolerance test) 是在经过详细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观察人体对该药的耐受程度,找出人体对新药的最大耐受剂量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安全性试验,为确定II期临床试验用药剂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是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的规律,为II 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人体药代动力学观察的是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人体内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描述。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假设是药物的药效或毒性与其所达到的浓度(如血液中的浓度)有关。

2) 临床2期试验——评价药物的疗效,需要>100例病患志愿者

II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3) 临床3期试验——对药物疗效及安全性作进一步评价,需要>300例病患志愿者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本期试验的样本量要远大于比前两期试验,更多样本量有助于获取更丰富的药物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资料,对药物的益处/风险进行评估,为产品获批上市提供支撑。

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T)。临床试验将对试验药物与安慰剂(不含活性物质)或已上市药品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应当具有可重复性。

4. 上市申请及审批

新药上市需要经过两道关卡,新药临床试验审批(IND)和新药生产上市审批(NDA)。另外,对于那些“治疗严重危及生命健康”的药品有“绿色通道”,例如新冠疫苗。

5. 上市后监测

药物上市后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的研究在国际上多数国家称为“ IV期临床试验”。以及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药物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同时伴随高回报的行业,一旦药物成功上市,那么回报也是惊人的。

陶术⽣物技术服务平台可提供涵盖各种靶标和疾病领域的新药筛选相关服务,包括计算机虚拟筛选、基于靶点的药物活性筛选(如酶学靶点、核受体靶点)、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药物作⽤机理实验、分⼦互作检测SPR等多种技术服务项⽬。凭借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专业先进的仪器设备、严谨合理的⽅案制定,我们全⼒打造筛选模型丰富、实验过程科学、报告结果可信的临床前技术服务平台,为全球药物研发⽤⼾提供⾼品质的⼀站式药筛新体验。

更多 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