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市场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出口形势分析及展望

2025-08-19 09:58:20来源:医保商会 西药部浏览量:285




2025年上半年,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出口总额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额221.4亿美元,同比增长3.8%;进口额59.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



总体概况及趋势分析




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稳健,进口短期增长,下半年有望回归常态

从西药类出口子类构成比例看,原料药和中间体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维持在约80%的高位水平,而西成药与生化药则共同占据剩余20%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这一格局保持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


图1:2022-2025上半年西药出口分子类占比

666.png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根据海关数据整理,下同


从西药类进口子类构成看,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占比通常稳定在20%左右。然而,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达到了24%。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上半年,部分进口的基础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价格出现上涨,例如饱和一元羧酸、甘油等产品的价格分别上涨8.4%和44.8%,导致进口金额分别增长21.5%和37.1%。此外,其他部分抗生素的进口价格也呈现出较为迅猛的上涨趋势,导致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12.7%。通过对比历史数据趋势,我们认为此次价格增长属于短期波动,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将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图2:2022-2025上半年西药进口分子类占比

667.png




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以价换量”现象得到缓解

2015-2024年,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额从235.5亿美元增长至429.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7%,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原料药和中间体供应大国的地位稳固。

然而,若以2023年为分水岭,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的深层次结构变化凸显。2015-2020年,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处于良性增长阶段,出口数量与金额同步提升,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2021-2022年,受疫情引发的全球需求激增影响,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在2022年达到历史新高,出口额飙升至515.6亿美元。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下滑,海外市场需求回落,叠加去库存压力,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产品价格大幅下滑。2023-2024年,行业主要特征是以牺牲价格换取市场份额,宏观层面表现为出口金额增速迅速下调。

2025年上半年,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金额221.4亿美元,同比增长3.8%,出口价格同比上涨0.5%,持续两年的“以价换量”现象有所缓解,行业正逐步回归更为健康的市场秩序。


图3:2015-2025上半年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趋势(亿美元)

668.png




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口:稳步增长与阶段性突破

2015-2024年,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口额从67.0亿美元增至10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9%,略低于同期出口复合增长率。

从近十年的进口趋势来看,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口呈现出阶段性稳定发展与快速突破相结合的特征。具体来看,2015-2017年,进口额基本维持在70亿美元左右。2018-2021年,进口额稳步增长至85亿美元左右。进入2022-2024年,进口额进一步攀升至100亿美元左右。

按此趋势预测,2025年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口额有望继续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我们分析了上半年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口金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价格的激增。随着下半年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预计这些品种的价格暴涨情况将有所缓和,进口额增长也将回归更为平稳的态势,全年进口额预计110亿美元。


图4:2015-2025上半年原料药和中间体进口趋势(亿美元)

669.png



重点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出口情况




维生素类:供应紧缺拉动出口增长,未来供需将逐渐恢复平衡

2025年上半年,德国巴斯夫(BASF)的维生素A、维生素E产能仍未恢复,相关产品在巴斯夫复产前仍处于紧缺状态,市场价格继续维持高位,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价格继续上涨。从海关数据上看,2025年上半年,维生素类原料出口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其中维生素A类出口额9500万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4.1%,维生素E类出口额8.0亿美元,同比增长68.0%。2025年7-8月,德国巴斯夫宣布相关产品产能相继恢复。随着市场供需逐渐平衡的过程,维生素A和维生素E相关产品价格将逐渐下调,预计今年下半年相关产品出口仍能有一定的增长,2026年出口金额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抗生素类:整体市场需求低迷,部分品类表现分化

2025年上半年,抗生素类产品整体市场需求疲软,出口额16.0亿美元,同比下降9.1%。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出口额分别下降22.5%、5.1%和15.2%,三类产品占抗生素类原料药和中间体的三分之二。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表现较好,出口均价有所增长,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3%、9.2%和19.8%。




氨基酸类出口相对稳定,激素类需求旺盛,解热镇痛类延续下滑趋势

2025年上半年,氨基酸类出口相对稳定,出口额23.0亿美元,同比增长2.1%。激素类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出口额8.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解热镇痛类竞争依旧激烈,目前继续延续2024年的下降趋势,出口额2.7亿美元,同比下降4.9%。




原料药和中间体市场:贸易伙伴合作稳中有进



出口版图:亚欧领跑,印、美位居主要出口市场

2025年上半年,亚洲与欧洲继续占据我国原料药出口主阵地,占出口市场的74%。亚洲以96.4亿美元、占比最高,同比增长2.2%;欧洲以67.8亿美元紧随其后,增速达8.3%。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对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放缓,同比增速分别为0.2%、1.0%、6.8%和2.0%。

就出口国别/地区看,印度和美国依旧是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前两大市场。上半年对印度出口32.2亿美元,同比增长4.0%;对美国出口21.0亿美元,同比略降1.7%。第二梯队——荷兰、巴西、德国、日本及韩国——稳守10亿美元左右区间;第三梯队——俄罗斯、西班牙、爱尔兰、越南、意大利、印度尼西亚、泰国、瑞士、墨西哥——则落在5-7亿美元之间。


图5:2025年上半年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前十大出口市场(亿美元)

670.png




进口版图:欧、亚双核,丹麦稳居首位

进口方面,欧洲和亚洲是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的主要来源地区,2025年上半年,我国从欧洲和亚洲分别进口35.4亿美元和18.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6%和10.2%。

就进口国别/地区看,丹麦作为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第一大进口市场的地位更为稳固。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丹麦市场进口原料药和中间体1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占进口总额的22.6%。爱尔兰凭借跨国药企产能落地的集群优势位列第二,中国从爱尔兰进口额7.0亿美元,同比大增55.8%,占比11.8%。第二梯队依次为美国、德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进口规模均落在3–5亿美元区间。


图6:2025年上半年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前十大进口市场(亿美元)


671.png




市场需求低迷叠加运费高涨,对美出口二季度下滑显著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原料药和中间体21.0亿美元,同比略降1.7%。按季度看,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原料药和中间体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二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原料药和中间体下降至8.8亿美元,同比下降16.9%。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下降27.0%。

由于绝大部分原料药不受对等关税影响,日内瓦“联合声明”前后,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美国的关税水平保持一致。因此,二季度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美国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需求和运费成本。叠加企业部分产品在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下半年的提前出货,二季度美市场需求一般。日内瓦“联合声明”发布后,5-6月中美航线海运价格短期快速上涨,对于原料药和中间体来讲,企业抢时间窗口急于出运意愿本就不强,过高的海运成本导致企业出货意愿进一步下降。从月度出口数据看,5月,原料药和中间体对美出口2.5亿美元,同比下降24.1%,环比4月下降17.1%;6月,对美出口3.2亿美元,环比5月上涨27%,但较去年同期同比依旧下降13.6%。7-8月,中美航线海运费基本恢复到今年3月水平,对美出口将有所回升。



原料药海外开拓及未来展望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地缘政治博弈,需求端扩张放缓、支付端趋紧,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剧,对外贸易承压,企业经营风险显著提高。美国对药品加征232关税的可能性持续增加,政策一旦实施,将对全球医药产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展望2025全年,我国原料药及中间体产业在纷乱中蹒跚前行。





多元市场布局,降低风险

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拉锯期,高度依赖单一市场的脆弱性愈发明显。为降低不确定性冲击,中国企业正同步加速在欧洲、东南亚、中东与拉美市场的注册、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构建更加均衡的全球销售网络。




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面对印度医药产业的竞争,企业需要降低成本,稳固竞争优势。当前,已有不少企业依托长期的技术资本积累,正加速向下游制剂端或上游中间体生产延伸。通过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布局,企业面对原料药价格波动的应对能力大大提高,且整体利润率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协同出海:抱团共赢的全球化路径

海外市场准入门槛高、投入大,单打独斗已难以为继。前期深耕海外注册与渠道建设的企业已积累丰富经验。而更多的企业则拥有多元的产品管线。行业商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企业间合作,帮助企业共享渠道、互补资源,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复制成功经验,形成可持续、规模化的协同出海新格局。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 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