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市场分析

真相最残酷!几组数据,揭示后集采时代医药新格局

2023-06-13 17:39:18来源:医药地理浏览量:338


2020年以来,受中国医药产业变革加速,集采的深入推进,新冠疫情的多点散发和防控政策的放开,经济下行的压力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撼动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剧变正在发生。


尤其是过去的一年,以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下降为特征,整个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而2023年作为后疫情时代真正开启的关键一年,业内人士期待已久的恢复性增长何时到来?目前的医药销售格局如何?


如此宏大话题难以用一文概述,笔者尝试利用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one.pharmadl.com),梳理了我国药品近三年销售数据,以真实的数字,为大家回顾这三年间发生了哪些转折与变化,又有哪些企业抗住风雨,逆势前行。





数据引用声明




数据来源为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中2020/2021/2022三年在中国市场所有品种的销售额统计,该数据库共收录4,2986家集团公司名称和8,3338类药物,数据截止2022年Q3,本文主要检索了2021年销售量排行前50的药品种类,数据库统计该年中国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492434.8百万人民币,排行前五十位的药品总销售额约为325,345.24百万人民币,占比达21%,一定程度上能一窥中国医药销售市场全貌。‍



产品维度:

仿制药难止颓势 创新药后劲十足




首先,通过对整理的50个高销量产品进行的增长额分析后,我们能看到其中仅十款药物的销售额出现下滑。

其中除云南白药(-7.16%)为中药,卡瑞利珠单抗(-9.96%)为PD-1创新药外,包括奥美拉唑(-25.77%)、二甲双胍(-24.5%)、左氧氟沙星(-12.53%)、艾司奥美拉唑(-8.97%)以及氨氯地平(-7.97%)在内的传统仿制药都遭遇了极大市场冲击。

分析具体的药物,这里以跌幅最大的“胃病神药”奥美拉唑为例,其销售额近三年来处于约20%的强烈下滑态势中,在2022年的第七批集采过后效果更加明显,从原研的阿斯利康到奥赛康药业、华北制药等国内仿制药企,均在激烈的竞争中让渡出了销售额数字。

31.jpg

图1:奥美拉唑2020-2022Q3主要销售企业变化

来源: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


与之对比强烈的是创新药的亮眼增量,罗氏原研的贝伐珠单抗(+55.76%)顶着齐鲁制药等生物类似药的压力拿下了7549.99百万元的销售额,拿下年度销量前十。同属罗氏原研的曲妥珠单抗(+28.96%)同样表现突出,在复宏汉霖的紧追下仍保持着超80%的市场份额。


研发格局:

利润下降 隐藏于水面下的风波



在波涛汹涌的销售额水面之下,有一组数据隐秘的牵动着这根红线。

在前50项药品中,以我们熟悉的三款单抗药物贝伐珠单抗(中国在研70款)、曲妥珠单抗(中国在研44款)、卡瑞利珠单抗(中国在研70款)为例,同样属于罗氏旗下的药品,研发竞争更激烈的贝伐珠单抗首仿于2020年齐鲁药业夺得,次年2021年山东博安、百奥泰等药企迅速跟上,罗氏销售额在短短两年间蒸发2,430.69百万元;

32.png

图2:贝伐珠单抗2019-2021主要销售额企业销售额变化

来源: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

而仿制相对困难,竞争者更少的曲妥珠单抗,同样在2020年被复宏汉霖拿下首仿,然而至2022年Q3数据库更新时仍未有更多仿制药企跟上,罗氏单品销售额仅下滑200.19百万元。

33.png

图3:曲妥珠单抗2019-2021年主要销售企业销售额变化

来源: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

由此可见,在创新药的市场选择上,越容易仿制、研发竞争越激烈的药物,其优势期越短,抗风险能力越差。


企业维度:

跨国药企屡遭重创 本土药企加速洗牌



而在对企业的观察中,我们将药企分为跨国药企、创新药企与传统药企三大类,观察其作为某一产品优势企业时,近三年来呈现出的具体销量表现。


在2021年的市场变化中,由甘李药业中标甘精胰岛素而开启的市场洗牌反应强烈,赛诺菲的市场占比从2020年的52.99%一路下跌至46.66%,其中2022年至2021年的销售额更腰斩近一半(4275.35百万元下降至2116.31百万元)

34.png

图4:甘精胰岛素2020-2022Q3主要销售企业销售额变化

来源: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

集采对于跨国药企统治地位的撼动已不言而喻,同样的遭遇可能会在辉瑞身上再度上演。在刚刚结束的第八批国家集采中,其阿托伐他汀(市场占比70.69%)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市场占比80.72%)的争夺中均已出局,接下来的市场变化值得关注。


至于中国药企方面,以齐鲁制药、正大天晴为代表的仿制药企凭借集采中的优异表现,在跨国药企的统治下逐渐扩展疆域。以阿斯利康原研的布地奈德为例,正太天晴的仿制药市场占比从2020年的9%到2022年将近15%,正一步步与其他仿制药企一同将阿斯利康的传统势力范围瓜分殆尽。

35.png

图5:布地奈德2020-2022Q3主要销售企业销售额变化图

来源: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


初步结论:

格局变了 增效卸重



综合分析企业与产品,能从中发现一些正在发生的改变:

1.集采和疫情正在仿制药企与跨国药企中进行一轮大洗牌,过去被跨国药企牢牢把控的市场正逐步对更善于控制成本、更专更精的中国药企敞开,仿制药企需要抓准重点,快速出击;

2.创新药竞争的激烈已经直接体现在了销量的变化上,越拥挤的靶点所能贡献的市场收益也将越有限

3.创新药通过市场先发形成的优势仍在,但主要集中在跨国药企及恒瑞等传统药企转型药企上,中国Biotech距离商业化的巨大成功仍有距离;

4.阿胶等中药、人免疫球蛋白等生物材料、狂犬疫苗等疫苗保持着较稳定的市场占比与增速,市场强势者的统治地位依然稳固。


2021年中国市场药品销售榜TOP50



36.png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 官方公告